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麻城市宋埠镇谢店村激活美丽资源建设和美乡村
(美丽的谢店村航拍景观)
长长的睫毛随灶间火苗颤动,豆大的汗珠自雪白的脸庞滑落,手起铲落间山野笋、茄子的香气飘散……6月25日,在麻城市宋埠镇谢店村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河鲜厨房”里,24岁的袁利化着最美的妆,炒着最地道的“土菜”。
1999年出生、身高173厘米的袁利曾是一名铅球后备人才,在多项省级比赛中获过金牌。
这么年轻为什么愿意留在村里当厨师?看到时髦、漂亮的她,不少游客好奇。
“体校毕业后,我考取了中式烹调师证,计划当一名营养师或健美教练。但去年回家过年,听说我们村要建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决定留在村里跟父母一起经营农家乐了。”炒完几个拿手菜,袁利边擦灶台边回答。
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游客坐在袁利家的农家小院里,就能欣赏到“烟雨江南”美景。缥缈的雨雾自尾斗湖而来,晕染着临水环山的青砖瓦屋,弯曲幽深的青石小巷。
谢店村党支部书记袁建文介绍,历史上的谢店村依谢店河而建,商贸发达、店铺林立。20世纪50年代,修建尾斗湖水库,谢店旧址被淹没于水下。村民拆旧砖瓦,依旧貌,临尾斗湖水库复制了部分旧湾落(现在的谢店水乡)。20世纪80—90年代,因房屋离尾斗湖水库太近,部分村民陆续向地势较高地方搬迁,形成了相距300米的新旧两个湾落。
自2015年起,该村一直规划用好山水、传统村落资源,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步伐。但由于缺乏资金,“谢店水乡”只保持着简单的修缮工作,空有古朴复刻的“皮相美”。
2016年,谢店水乡被国家住建局授予第四批“传统村落”称号时,袁利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帮助她家脱贫,同时补齐旅游配套服务的短板,在镇、村领导支持下,袁利的父亲袁兴福在自家老屋里开起一间名叫“河鲜厨房”的农家乐餐馆。除做农家乐外,袁兴福夫妻还走乡串村办喜宴。
凭借谢店水乡“河鲜厨房”的招牌,袁兴福摘了“贫困帽”后,一度也想外出找富路。但是,随着村里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好,他还是留在了家里。“今年以来,最高的一个月赚了一万元。”袁兴福算了个账,感觉在村里发展也挺好。
与袁利家的农家乐相邻的村民俗文化陈列馆、袁彬将军纪念馆建设正在收尾。
村民俗文化陈列馆里,有花轿、龙灯、米升,谢店村历史演变、村规民约……看着实物展品、图片资料,沿着时代痕迹的年轮,游人能看到原生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化的生活张力。
在袁彬将军纪念馆里,读着开国少将袁彬从放牛娃成长为新中国人民空军第一批飞行师长的经历,我们被革命先辈英勇无畏、不惧险阻的英雄气概所感染,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51岁的泥匠袁国平,正在为两馆的墙角地面做最后的美化。
“去年以来,我一直带着一队人在村里做事。”他介绍,除了参与建设民俗文化陈列馆、袁彬将军纪念馆外,还按照鄂东民居地域特征进行整体风貌管控,遵循“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就地取材,采用传统工艺对102栋传统民居进行全方位的修缮保护。
“又搞旅游、又搞种植,我们村里哪儿都能找到事。”做完村民俗文化陈列馆的活儿,袁国平又赶到了由湖北一千零一叶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水乡酒坊民宿忙开了。
“袁国平做工的一千零一叶公司,是去年为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引进的市场主体。”袁建文说,该公司进驻谢店村后,与宋埠镇党委、政府一起构建以农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千零一叶公司计划在麻城宋埠镇签约7000亩土地用作苗木、中草药种植,并在谢店传统古村开展保护利用项目,总投资接近3亿元。”袁建文介绍,公司是康美大市场指定种植示范基地,与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将在宋埠打造中药材种植、研学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产业辐射至谢店周边几个村。
目前,该公司已在谢店村流转村级土地1500余亩,种植中药材,带动26名村民参与种植,实现增收致富。新建水乡酒坊民宿项目正在收尾,建成后,可同时接待88人食宿,大大提升村里的旅游接待能力。
“你们看,那边、这边以前都是荒山、荒地,现在都种上了杭白菊、金银花等中药材。我们村就是‘诗和远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留在村里了!”袁建文说。
【记者手记】
美丽动人心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袁利哪怕是回乡当大厨,也要穿着时尚、妆容精致。这是一名90后对生活的态度。
今年以来,谢店村村民自觉制定村规民约,主动筹资、投劳参与谢店水乡传统民居保护项目。这是他们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态度。
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才能“皮相美”“骨相美”兼得。
谢店村由表及里、神形兼备的提升,打动了人心,才留住人,才吸引人主动参与家乡建设。
(责编:白楚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