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当年,在南安打个电话,要到营业厅挂号……

回忆杀!当年,在南安打个电话,要到营业厅挂号……

生活因科技而变,科技让生活变得更智能、更便捷。30年来,南安人民的通信工具从书信、电报、座机电话时代到BP机、大哥大、数字手机时代,再到智能手机、互联网时代,通信工具经历的发展里程,给人与人的交往带来极大的便捷。

据了解,截至目前,南安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100多万户。目前南安已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光纤到村率达100%。


(资料图片)

01

引进程控交换机

1996年实现村村通电话

时间的年轮拨回31年前,那一年,南安——福州国际台专用话路开通,在电话的“嘟嘟”声中,南安打开与外界快速交流的通道。

“当时使用的是‘摇把子’电话,与远方亲朋联系更加便捷了,但也比较‘奢侈’。”当时在邮电局营业厅上班的老潘告诉记者,打个电话就要好几元,要是打国际电话,费用更贵。打电话前还要先挂号、填单,电话挂到福州总机,再由总机接到相应单位或者工厂,找到人后再回拨到营业厅,营业厅再让相应的人接电话。

1983年,南安4户个体户率先安装了电话,标志着南安信息化“航道”逐步开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还只是零星申请电话的用户,在全市各地蔓延开来。1987年12月,南安洪濑HJ10型500门自动电话开通,掀起了兴办自动电话热潮。

1991年11月23日,南安第一次引进开通7500门程控电话,这也是南安通信兴盛的开始。次年,南安县邮电局向全部电话用户提供国际、国内长途直拨功能。

1993年3月2日,南安县委、县府列入1993年为民办十五件实事之一的4.55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交换设备全部运抵南安县局及各模块局。6月30日,4.55万门程控电话分别安装在14个交换点。

1995年10月13日,南安市程控电话再次扩容6.3万门,其中市话扩容4000门,市话总容量达2.3万门,市内电话用户达10841户,溪美镇(现为溪美街道)成为南安第一个电话万户镇。次年9月2日,南安22个乡镇387个建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通话率达100%。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用户的需求,1999年,南安邮电局结合电话村镇建设,推出农村电话批量优惠装机,成片开发农村市场;针对上网用户和城市用户推出“上网电话”和“疏忙电话”,在中小学校推出“校园卡电话”。

据介绍,1999年3月,南安市计费电话用户总数(含移动电话)突破20万户,南安电话通信也达到兴盛的顶峰。在此期间,南安的网络通信也开始“启程”。

02

网络走进百姓家

打通世界沟通的新桥梁

在电话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另一项改变世界、造福人类技术悄然而至,它便是互联网。南安30年来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无疑是最好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为满足银行、保险、企业等接入数据通信网络的需要,南安邮电数据通信网于1994年年底建成,并开通使用,助力金融、保险等行业由“单机”走向了“联网”。为满足网络覆盖的需求,1998年8月起,南安开始陆续对DDN网进行扩容增速,由原本的主要城区、水头、洪濑等增扩至石井、美林、丰州、霞美、梅山、罗东、九都、金淘、码头、洪梅、东田、英都等12个节点,并在邮电大厦新增汇聚设备,实现双出口双备份保护。速度上由原来的9.6K提速至64K再到128K,满足各种业务的通信需求。

同时,为了满足公众客户“上网冲浪”的需求,1996年3月,CHINANET互联网业务正式为南安网民提供服务。“最早上网需要将电话线插在‘猫’上,也就是‘调制解调器’。56K MODEM曾经一度是用户上网使用最多的方式,将电话线插入MODEM,输入通用账号和密码,拨号成功之后,就可以连接互联网了。”中国电信南安分公司网络部经理戴碧文介绍,当时网络速度只有14.4K—54K,下载速度约每秒7KB。“当时接入互联网的大部分是企业、学校等专业人士和电脑发烧友。”

渐渐地,网络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作为南安的第一代网民之一,中国电信南安分公司网络维护管理员洪前锋对20多年前第一次上网仍然记忆犹新。“以往的生活只有看书、看电视这种消遣方式,交友方式仅限于周围。有了网络之后,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打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空障碍。那个时候最火热的莫过于聊天室和QQ聊天了。”洪前锋笑着说,尽管传输速度缓慢,但丝毫不能阻挡他对电缆另一端信息的期待。

当人们开始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时,世界也在通过网络了解南安。1998年8月18日,南安多媒体信息网正式开通成功热线多媒体信息网络,南安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站。该信息网由南安市邮电局研究制作。

“当时网站的主要功能分为15个专栏。其中,走近南安、企业天地、医院与学校、科技之窗、邮电服务、文学餐餐园、个人主页等7个栏目,不仅为南安人民提供展现自己、发挥自身优势的大舞台,也为企事业及各种经济团体提供一个和外界联系、信息交流与宣传自己的高科技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当时该网站的维护人员,黄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在现在看来,当时页面十分简单,却也不失新颖。作为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彼时,不少企业家主动联系黄先生,希望能够在这个网页展示企业,让更多的人知晓自家企业。

此外,网站还设有网上淘金、电子报刊、音像世界、网络导航等多个栏目,为公众提供股市实时行情咨询、交易金融信息、休闲、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南安人可通过成功热线了解世界,世界通过成功热线了解南安。

03

从134户到100多万户

农产品搭“网络便车”走出大山

从速度极其缓慢而其价格高昂的“拨号”到各种各样的“宽带接入”,从有线到更加便捷的无线,再到高速、安全的无线接入,互联网给南安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2001年,南安开始进入ADSL拨号上网时代,ADSL可以提供最高1Mbps的上行速度和8Mbps的下行速度。网络速度就像是从村里的羊肠小道走向了宽敞的城市道路。”洪前锋告诉记者,这对用惯了拨号上网的人来说,无异于飞一样的感觉,“对那个年代的网民来说,一根ADSL宽带或许比今天的千兆光网和5G带来的上网体验更加震撼,也不会再像以前一个电话过来就断网的情况。”

数据显示,在南安发展宽带业务的第一年,南安电信宽带接入用户共有134户。而到现在,南安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100多万户。目前南安已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光纤到村率达100%。

由于地处偏僻地带,蓬华镇大演村是南安较晚通网络的村庄之一。2001年,南安电信在大演村村部设置了机房,并从距离11公里外的镇区接上网络,结束了该村不通网络的历史。“在通网络之前,村里各项数据的报送只能通过电话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汇报,登记麻烦还容易出错。”大演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有了网络之后,工作得到了很大便利。

不仅如此,自从有了网络,一些在外的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创业。地处南安西北部的蓬华镇如今拥有脐橙、山茶油等多种农特产品,且产量丰富,但村民们总觉得少点什么。“如果没有网络,蓬华的好东西很难卖出去。”从外地返乡的远香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远告诉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其所建立的电商平台累计为蓬华特色农产品销售10多万斤,销售额达一百多万元。

回眸南安发展30年历程,网络的建设发展也在改变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网络变革也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憧憬。现在,南安正抓住网络“快车道”,助推城市新发展。

亲历者

薛文忠:当电话线路的“织网人”

电话线路延伸至乡镇,需要中继线传输信号,线路建设费用高,而且容量有限。1995年前,装一台电话需要一两万元,且申请时间长,当时只有一些大企业、大工厂用得起电话。

增加扩容局所,将电话线路延伸到村一级,将交换机装到村里,以此为节点,让电话线路入户,大大节约了用户线路建设费,真正实现“村村通电话”。

1987年进入邮电局工作的薛文忠,正是这一变化的亲历者。作为一名设备维护技术人员,他和同事需要下乡,在扩容局所安装调试交换机。

由于设备都是进口的,薛文忠和同事前期都要跟着厂家派来的技术员学习,从安装到调试,每一个细节都要弄清。等自己亲自操作时,拧螺丝、放线、打孔等都要亲力亲为。

“那时候年轻充满干劲。”薛文忠说,接到扩容任务后,他和同事就要下乡,一个扩容局所的设备安装调试往往需要两三天,遇到一些偏远的扩容局所,周边没有招待所,他们只能吃住在扩容局所。调试完成后,他们才能离开,到下一个扩容局所。

随着扩容局所的增加,电话线路的“网”越织越大、越织越密,容量也越来越大,偏远乡镇、村庄接通电话的成本越来越低。机线员只要从就近的扩容局所交换机接出电话线,只要很短的距离,就能让电话线入户,安装电话成本降至原来的一成左右。这也为后来农村批量优惠装机,实现“村村通电话”打下基础。

“所以,在很多人记忆里,那时候家里要装一台电话,只需要找邻居借电话申请一下。”薛文忠说,很快,邮电局的机线员就背着工具包、电话线,扛着梯子入户安装电话,电话当天就能使用,实现与外界的便捷沟通。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我们:396 029 142 @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海峡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