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成了网红城市,网红小吃店更是排起了长队。街头巷尾的一个个小吃店,用一道道小吃温暖着顾客的胃,同时也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小店在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收、服务社会大众、促进美好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我们一起去听听南京两家网红小吃店主的新追求和新愿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鸭血粉丝汤“当家人”:把小店好评率提高到98%
“阿要鸭肝鸭肠啊?香菜放不放啊......”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特色小吃的一种。潘林松经营了30多年的卤菜店,2018年,他转行开了这家潘记鸭血粉丝汤小店。
每天到了饭点,潘记鸭血粉丝汤当家人潘林松和伙计们一起线上线下忙活。“现在一天店内能卖300多碗鸭血粉丝汤,比过去这三年同期增加了50%的销售量。每天光外卖就将近100单。”潘林松看着这浓浓的烟火气,算了一笔账。
过去这三年,小店的经营时常受到冲击。那期间,潘林松为了把这家店经营下去,提早开店时间,推迟打烊时间。“每天早上七点,我们就来了。晚上九点,我们才关门。红庙餐饮经营户自治联盟也在各餐饮群里帮忙推荐我们这家店,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客流量。”
这个春天,潘林松看到来的顾客渐渐变多了。目前,小店在网上餐饮平台的好评率为95%左右,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62岁的潘林松想更用心地经营这家小店:“我们想再努力一把,把好评率提高到98%。‘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想暖更多人的胃。”
“潘记鸭血粉丝汤”这家小店所在的南京玄武区红庙街区是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聚集区。一家家小店撑起了大街小巷的门脸,迸发出新的生机,为红庙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店37年的梅花糕师傅:想开更多的分店
锅热后刷油,将面糊缓缓倒入梅花糕磨具的19个孔内,转锅使面糊均匀裹满锅壁,放入各种馅料,比如红枣、葡萄干、小元宵,撒上青红丝,加入水后盖上锅盖......这样的步骤,64岁的左兴祥重复了37年。
南京鼓楼区湖南路马台街一间15平方米的梅花糕店内,左师傅看着刚出炉的状如梅花、色泽明艳的梅花糕,回忆起往事:“1986年那年我27岁,我来到南京市区,在江苏路那边当了三个月的学徒,而后走上了开店创业之路。这一晃37年过去了。”1986年的春天,左师傅开了家梅花糕店,时间并没有冲淡他对做梅花糕的热爱,反而让他更爱了。
过去三年,因为疫情,不少小店经营情况不佳。左师傅守着自己的小店,每个月仍能保持盈利。他很少调动价格,一杯梅花糕5元坚持了5年,去年10月,材料运输成本提高,一杯梅花糕涨到6元。顾客对此十分理解,一条条长队就是最好的印证。他用“37年如一的老味道”“对做梅花糕手艺几近极致的坚守”和顾客间有了双向奔赴:“三年来我们的小店来的基本是老顾客,他们一如既往的喜欢让我们这个小店挺了过来。”
这个春天,老顾客带新顾客,旅游带动人流,让这个小店又“火”了起来。“现在,老顾客还是这么多。来南京旅游的人变多了,我看到了很多排队买梅花糕的新面孔。”这使得左师傅更有干劲了。
和别家网红店不同,左师傅倒是挺乐意把这门手艺传给徒弟们。这几年,他带出了五十多位徒弟。“我希望更多人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也希望学徒们能把手艺转化成为一份可以谋生的事业。”而关于经营,左师傅有了更长远的规划:“我现在已经开了两家分店,未来,我想开更多的分店。”
这个春天,左师傅仍在奋进再向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亚群 韩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