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同时,与年龄因素高度相关的肿瘤等重疾诊断率也不断提高。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总的肿瘤新发率为每10万人中278.07人,到2020年上升至每10万人中315.64人。其中,血液肿瘤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瘤种,包括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
其中,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整体淋巴瘤5年生存率仅为38.4%,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2030年总体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仍有差距。
(相关资料图)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对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马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让淋巴瘤血液肿瘤病患者活得更长,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这是我们的目标。实际上,目前淋巴瘤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1997年美罗华上市后,可以达到非常高的临床治愈率,北上广的中心医院收治的患者治愈率大多已经超过了60%,达到了70%。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根据临床调查数据,全国共统计的19000多位患者,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的中心医院和县医院,发现淋巴瘤五年的无病生存率才37%-40%,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治疗水平。要想追赶上它们就是需要规范化地治疗,在此方面我们任重而道远。”马军说。
淋巴瘤创新疗法涌现
在中国,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0万新发患者。近年来,淋巴瘤创新治疗发展迅速,五年无病生存率得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淋巴瘤患者期待可以回归社会,拥抱美好生活,但现实中淋巴瘤患者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2019年淋巴瘤患者生存报告白皮书 》调研显示,淋巴瘤患者总体因病失业率56%,青壮年劳动力因病失业的情况尤为严重。
淋巴瘤疾病负担升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淋巴瘤发病率是呈持续升高,淋巴瘤的发病有很多原因,包括病毒的感染、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老龄化等。而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高以后,需要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就更多了,因此疾病的负担会比较高。与此同时,淋巴瘤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也要求我们有规范的治疗,不断更新的临床治疗方案,与国际创新疗法接轨,提高疗效。
根据淋巴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54%,预后好,治愈率较高。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5年总生存>85-95%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
马军介绍,中国淋巴瘤诊疗大约只有50年的历史,在最早进行血液肿瘤诊治工作的时候,淋巴瘤患者非常少,全国也缺乏淋巴瘤的亚专科。30年前,全国基本只有8个医院有淋巴瘤的亚专科,而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国有388个淋巴瘤亚专科。过去,进行淋巴瘤诊治工作的医生只有60人,而现在有病理医生、影像医生等至少4000多位医生会进行淋巴瘤方面的工作,所以淋巴瘤的发展非常快。
与此同时,淋巴瘤的药物发展也较为快速。在药物方面,从药物类型看,目前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十分广泛,包括CD20单抗、CD20xCD3双抗、BTK抑制剂、靶向CD19的CAR-T疗法等。以CD20单抗为例,CD20属于B淋巴细胞限制性分化抗原,在95%以上的B细胞淋巴瘤中均有表达,是一个具有肿瘤特异性的靶点,也是B细胞淋巴瘤最成功的治疗靶点之一。全球首个上市销售的抗肿瘤单抗药物,就是罗氏研发的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于1997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NH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以及其他非肿瘤疾病,并于2000年在国内上市。
除了利妥昔单抗以外,国内获批的CD20单抗还有罗氏的奥妥珠单抗、神州细胞的瑞帕妥单抗,涉及NHL、FL、DLBCL等适应症。但由于使用单抗类药物存在疗效不足、耐药性等弊端,仍然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的风险。为此,临床需要更好的治愈率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而从目前情况来看,CD79b的ADC药物维泊妥珠单抗(优罗华)的出现,革新了中国血液肿瘤的治疗格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维泊妥珠单抗的药物分子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三部分组成,其抗体对于B淋巴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CD79b抗原具有高亲和力,可实现精准定位;在血液中高度稳定的 “新型可裂解连接子” ,在进入淋巴瘤细胞后通过裂解,释放出高杀伤力的细胞毒性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独有的治疗靶点、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创新的药物结构决定了其精准、高效的治疗优势。
“作为医生,我们也非常希望淋巴瘤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慢性病,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且治愈率越来越高。”马军强调,淋巴瘤需要得到规范化治疗,只有这样患者才有望活得更长,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率。
创新药物可及性待提高
从原研创新药利妥昔单抗,到如今的奥妥珠单抗和维泊妥珠单抗等,突破性创新药不断革新淋巴瘤治疗格局。也正是得益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原研创新药的研发,淋巴瘤五年无病生存率不断提高。据调查,中国淋巴瘤患者总体五年无病生存率近38%,而在北上广等相对发达的地区,淋巴瘤治愈率可达到60%-70%。
市场层面来看,根据公开数据,自2016年来,我国淋巴瘤药物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从140.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6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3%;2020年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9.7亿元,同比增长5.6%。随着我国淋巴瘤药物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1.6亿元。
同时,针对创新药行业,我国政策利好,助力淋巴瘤药物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完善行业规章制度的订制与监管。另外,由于淋巴瘤的治疗经济负担高,我国医保药品的准入将使淋巴瘤药物价格下调,推动行业走向平民化,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是得益于此,淋巴瘤治疗不断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在谈及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需求时,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淋巴瘤分型众多,患者治疗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但这些年,患者及其家庭面对治疗的经济负担始终是病友群体内最关注的问题,希望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在医保基本保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拓展更多的创新支付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从创新疗法中获益。
“对于血液肿瘤患者来说,确实这些年新药上市的产品很多,如奥妥珠、维泊妥珠单抗等。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患者自费负担还是较为严重,在很多药不报销或者不在医院也可以用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真实的现状是,病人可能要自费约60%的成本 ,而且这部分钱大约占据患者家庭年收入的60%-70% ,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较大经济的负担。”顾洪飞称,有药可用是好事,但可用的药越来越多,累计出来的自费成本也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我们希望对于大病的患者来说,是否可以设个封顶线,否则患者还要不停用新药,不停地改善治疗方案,也会使得不少患者及家庭不能够完全承担高昂的成本。我们希望,一方面医保能够有一个封顶,另一方面希望包括惠民保在内的其他创新支付方式可以有更好的普及。”顾洪飞强调。
实际上,国家医保的定位是基本医疗保险,其功能是“保基本”,需要符合广覆盖、普适性的特点,因此国家医保局会有价格上的底线,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的年治疗费用都没有超过30万元的。为此,进行更多的创新支付思考,比如引入商保,或者允许有经济条件的省份探索创新支付方式。甚至可以将企业纳入进来实施四方合作,提高创新支付能力等举措成为当下的重点方向。
对此,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首先,在整体的药审、药监制度的改革方面来看,近年来,创新药全球同步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例如,优罗华的一线适应症的获批进程已经超越美国。针对罕见病的药也有望进行全球首发,以超越任何一个国家的速度落地到中国。其次,在医保方面,企业端和政府端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加速推动药物可及性。此外,我们也看到所有的中国研究者都在不停地奔跑和努力,助力整体的全球创新能力提升。
如此,在产学研医的多方努力之下,在淋巴瘤领域有望实现更多创新治疗方案的出现和可及,助力淋巴瘤五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治愈目标。
关键词: